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党校 副教授 董巧霞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是在新中国创立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主党派在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和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人民政协的成立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一份继承和总结,同时也赋予了人民政协以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因此,要历史地看待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神圣使命。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论述不仅是对民主党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明确了在新时期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和责任。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民主监督模式,不仅是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模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自我选择,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自信,体现了中共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国家进程的信心和勇气。当前,更好地推进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民政协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需要人民政协不断提升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并明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讨论: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民主党派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一部分,人民政协履行监督职能实际上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政协理论工作者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明确政协民主监督的目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是政协工作首先要遵循的政治伦理和工作原则。离开了这个原则,就违背了历史所赋予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就谈不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就违反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初心。同时还要认识到在所有的工作原则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最根本的原则,所有的民主监督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原则展开,坚持基本方向不动摇。
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由人民政协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首先,我国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与西方不同政党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西方不同政党之间往往利益追求不同、奋斗目标不一致,甚至是直接对立互相攻击的政党关系。但人民政协是在中共领导下,为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历史使命而共同努力奋斗的统一战线组织,这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国情。因此,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成为了人民政协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和职责,坚持推进现代化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贡献力量是政协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其次,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需要。一方面,当前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的历史阶段,公民意识迅速崛起,人民群众要求参与国家事务、行使公民权利的的诉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当前公民参与公众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畅通和完善。因此,坚持在团结和民主的基础上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不仅有利于人民政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且也有利于拓宽人民大众民主参与的渠道,同时为公众行使民主权利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
再次,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当前稳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社会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人民政协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更加熟悉和了解人民大众的诉求和需要,更容易看到问题,了解问题,认识问题,更有利于灵活机动地深入人民大众进行各类的调查研究,因此,坚持团结和民主的原则,更有利于人民政协深入人民群众,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稳定社会秩序,更好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践行历史使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民主监督原则
“实事求是”一词原本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在这部传记中,记述了世人评价致力于搜集典籍资料的河间献王刘德,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本是对河间献王治学态度严谨的肯定,对其致力于恢复历史本来面貌,力求完整而真实地保存古代历史文化典籍的功绩的高度赞誉。至中共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实事求是”有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升华,从而这一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今天人民政协做好民主监督工作一样要深刻领会并遵循这一重要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刻把握这一具有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规定性原则,要求政协委员首先要具有“治世”的精神,不仅要有勇气、有能力去直面一个个具体的现实问题,更要从中探索事物发生的根源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策和方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人民政协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政协具有超脱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历史地对政协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协工作者公平客观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要求政协工作者要勇于担当,勇于负责,客观公正并实事求是地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人民政协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广泛吸纳了各个界别的民主人士。而且这些民主人士往往都具有专业的学术背景,具有一定的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因为民主人士还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因此其研究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所得出的结论都会对当前的行政事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这既为政协工作提供了更多地便利条件,同时也给政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要想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就首先要做到民主监督的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要做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首先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其次还要考核所提出的问题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当前发展的战略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研判。只有实事求是的民主监督才是真正有效的监督,负责任的监督,民主的监督。
四、坚持创建和谐的监督环境
坚持创建和谐的民主监督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要为人民政协行使民主权利提供良好的监督环境,首先是有效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协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民主监督的前提。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坚持有效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既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程度,也是促进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没有信息公开的民主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无法掌握相对完整的有效信息资料,将会极大影响政协委员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影响人们政协依此开展有效的民主监督。其次,扩大民主监督的渠道,这将直接影响民主监督的范围和效果。再次,建立良好的互通机制,保障民主监督合法有序的展开并产生切实有效的监督结果。
另一方面还要在人民政协内部也要坚持创建和谐的民主监督环境,包括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加强政协成员间的互相沟通和联系,鼓励政协委员创新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激励政协委员敢于发现问题和直面问题。同时对政协工作者加强组织保护,对于监督人员的非主观意识的工作失误以及在工作创新过程中的有益尝试要予以宽容和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作出及时补救措施,维护政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只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组织氛围才能够激励相关的工作人员勇于担当,勇于负责,勇于监督。只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监督环境才能培养出一支有创造力、有活力的人民政协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其讲话中指出:“回顾人民政协6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将有利于人民政协更好地行使历史所赋予的权利,履行人民政协的义务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