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石家庄
34°
首页 > 文章详细页

关于全盟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盟委、行署的高位推动下,我盟以大数据应用为牵引,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方案的通知》要求,盟委办、行署办印发了《锡林郭勒盟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结合我盟实际,确立了以实现“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为目标,加快推进建立“一张网”“一平台”“两网站”“八大基础数据库”“N个专题数据库”“系列大数据应用”的建设思路,坚持“先联通、后提升”的原则,明确将整体工作分为“先期完成盟直部门单位数据整合、开展锡林浩特市试点、旗县市(区)全面实施”三个阶段。自2017年4月启动全盟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以来,已完成三轮盟直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锡林浩特市试点工作初步完成,其他旗县市(区)工作将陆续启动实施。

  一是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汇聚初见成效。截止目前,梳理了42个盟直部门业务系统277个,汇聚数据9亿余条。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2017、2018、2019年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锡林郭勒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锡林郭勒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清单》《锡林郭勒盟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第一期、第二期)》。构建盟本级信息资源目录1760类,29个部门161类数据实现周期性对接,5个部门61类数据实现实时对接。锡林浩特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梳理39个市直部门单位业务系统120个,15个部门211类服务事项、691份材料、121件结果证照批文,构建信息资源目录1710条。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初步形成。已建成盟到旗县万兆骨干网和旗县城域网千兆链路的全盟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架构体系,盟直所有部门单位、74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农牧场)和956个旗直部门单位接入政务外网。全盟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是全区第一家与自治区平台实现互联联通的盟市平台,现已完成与自治区平台的深度级联对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站上线运行,成为各级部门单位浏览、检索、申请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服务的总门户。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建筑物、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文化信息等八大基础数据库,民生事宜、舆情分析、社会治理、行业管理、政务服务等五大主题库已完成库结构与目录构建工作。

  三是大数据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大数据在政府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持续推动各类大数据应用推广。“云端锡林郭勒”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了用户“一次认证、全区漫游”的互认共享,盟旗两级开通平台账号3758个,网站总访问量达210万人次,发布服务事项7277项,达到网上可办事项613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4.25%,支持网上申报事项505项,盟直与锡林浩特市共受理办件3.38万件,打印证照733件。“云端锡林郭勒APP”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查可办。建成了社保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18项便民查询功能;不动产登记平台与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了对接,实现了更多事项从线下办理向线上办理转变,提升了不动产登记审批效率及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完成了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的安排部署,可支撑“事项一单告知、批量申请多个事项、申请一窗受理、审批过程并行协同、审批结果关联共享”模式的并联审批,初步实现与自治区平台互联互通。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应用,实现了锡林浩特市教育局新生入园信息的自动比对,减少了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入学信息的人工比对工作。积极探索大数据在人物画像、儿童疫苗服务、锡市公安综合查询、社区采集APP、惠民政策等方面的应用工作,推进数据融合,打破行业壁垒,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动“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盟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系统整合迁移进展缓慢。国建、区建系统众多,梳理的235个系统中,有192个系统为国建或区建,多为部门认定的涉密、涉敏数据,旗县和盟直部门对数据系统无处理权限,需向上级部门申请;旗县市大数据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业务系统混杂,僵尸系统林立,存在“只建不用”现象,没有专门的数据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不足,导致系统数据整合迁移缓慢,“信息孤岛”没有完全消除。

  (二)整合数据质量不高。目前,我盟已实现29个部门161类数据实现周期性对接,5个部门61类数据实现实时对接。但是存在来源数据标准不统一、关键数据(利用率高)多为涉密涉敏、部分数据整合周期过长、旗县市数据资源碎片化、零散化,采集整合难度大等问题,导致数据资源汇聚困难、整合数据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还有一些部门存在不愿不敢共享的问题。

  (三)数据应用水平不高。目前,我盟数据整合共享应用方向和场景处于初级阶段,提供的数据服务范围和种类还不够多,数据不“鲜活”,准确性不够,无法满足使用部门共享需求的现象,特别是在帮助各地各部门提升办事效率,解决基层人员不足和农村牧区办事“最后一公里”方面还不到位,未能真正支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效能。

  三、具体建议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关键要素,谁拥有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发展先机。2020年乃至“十四五”时期,我盟大数据发展应坚持以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为抓手,以数据汇聚和共享为途径,通过数据应用驱动,带动数据资源汇集,建立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长效机制,推动大数据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建立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我盟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根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我盟政务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制定数据采集、管理、共享等规范和标准,按照“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要求,加快推动各地各部门非涉密数据资源(无法律明确规定的均非涉密数据)的整合汇聚。

  二是加快推动部门业务系统、网络的迁移整合工作。当前,我盟电子政务外网已具备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资源的能力。但各部门专网众多,迁移工作推进缓慢,存在部门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多网共用现象。各地系统软件平台、数据中心等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未能充分利用我盟已有软硬件资源,不利于旗县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运营成本严重浪费。要在盟级层面上,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推动非涉密网络和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迁移,不再新建独立的专网,充分利用盟里已建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三是加快推动大数据示范应用工作。目前,我盟大数据硬件基础设施与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已有较好的建设基础。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导向,重点推进以草原生态保护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宏观经济管理大数据、公安大数据、文化旅游大数据、纪检监察大数据等“强应用”信息资源建设,结合业务部门建设需求,推动重点领域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监管,加快实现“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民生改善,着力打造数字锡林郭勒、智慧锡林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