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做好市区乡镇基层消防治理工作的提案 | 提案号: | 0138 |
提案人姓名: | 王福泉 | 提案时间: | 2024-04-02 00:00:00 |
提案内容 |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前预防转型”。消防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创新基层消防治理办法对提升边疆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锡盟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多,农牧业发展迅速,基层消防工作形势愈加复杂,基层消防治理逐渐成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中之重。 一、 基层消防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023年,全盟共发生火灾609起,其中居民住宅火灾245起;农牧区发生火灾271起,全年3起亡人火灾中2起发生在居民家中。居民住宅火灾和广大农牧区火灾仍是当前火灾多发易发区,影响百姓生活生产安全长期发展,基层消防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在针对住宅小区、嘎查村镇(苏木)等基层消防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消防设施建设短板突出。一是部分小区,特别是高层建筑小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年久失修,基本处于严重故障或瘫痪状态。同时,规划不合理导致楼道内、消防通道处违规停放电动车、楼外飞线充电、疏散通道随意堆放杂物、公共车棚容量小、缺少充电设施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居民小区规划不科学,私家车集中停靠地点不足或车库、临时停车场规划不足,导致私家车占用消防通道或停靠公路边等公共场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溪林湾、上上城、熙悦新城等小区采取人车分流管制,导致大量私家车长期停放在马路边,一旦遇到急救应急任务,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市政消防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根据国家《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51080-2015)》等文件要求,市区及农村牧区取水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海龙新城、丽景花园等小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市政消火栓数量不足,全盟仅有10个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设置市政消火栓,市政消防水源建设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求。 (二)治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一是随着职权划转,消防部门已脱离公安队伍,派出所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意愿有所下降,对“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力度减弱,主动性不足。二是居民小区内的消防设施的管理、维修、养护等监管职责划分不明确,由验收阶段向使用阶段移交程序不规范,管理维护的主体责任未落到实处。三是社区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消防部门、物业管理单位未形成监管治理合理,对旺业新居、东城嘉都等回迁类住宅小区,楼道里、消防通道处违规停放电动车、楼外飞线充电、疏散通道随意堆放杂物、公共车棚容量小、缺少充电设施等问题整改推动较迟缓。 (三)治理保障机制仍不完善。一是现阶段基层消防治理人员大多联合警务人员、发展社区网格力量、委派物业工作人员兼职,在组织运行上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二是“一队一中心”工作人员和各类基层消防治理人员参与火灾初期扑救和日常宣传培训等工作时,各类意外保险、工作补贴等待遇无保障,不能有效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基层组织开展日常消防治理工作缺乏专项经费保障,导致针对公共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大多不具有针对性,缺少系统计划,设施完好性得不到保障,例如对市政消火栓、水鹤等公共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修部门权责划分不清,保障制度不明确,导致市政供水部门和消防部门对设施完好性底数不清。 (四)志愿消防队伍建设标准较低。目前在农牧区推进“一队一中心”“马背消防队”建设中,标准普遍较低,对标相应的国家、自治区级标准,在人员、基础设施、装备配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受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限,与乡镇消防志愿队任务有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最显著的问题是灭火车辆加水条件不够便利。 二、主要工作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消防规划落实。目前,全盟各级政府相应出台的《十四五消防建设规划》均经过专家论证,符合当地发展需求,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应急能力、提高基层消防治理能力等多方面。全盟各级政府应加快推进落实力度,按年度、按要求及时梳理任务进度,提升消防总体建设水平。 (二)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充分发挥盟应急局安全委员会、盟政法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等协调议事机构作用,将基层消防治理融入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九小场所”管理、电动车违规充电、小区消防公共消防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推动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嘎查村政府、物业管理、市政供水等单位主动参与基层消防管理,明确主体责任、规定管理范围。 (三)加强技术防范手段。民政等部门应争取财政补贴或监护人自筹的方式,帮助五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家庭改造老旧电气线路,安装可联动的智能感烟探测器,提升预警、防范应对能力。各社区、公安派出所要深入“九小场所”推广安装简易喷淋装置、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提升“九小场所”火灾设防等级。住建、商务等部门应当积极推广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推动燃气安全智能化监管,严防餐饮场所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乡镇政府应推动农牧户广泛接入“草原119-云焰”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安装的物联网视频监控、烟感报警器及“一键报警”APP等设备,提升农牧民群防自救能力。 (四)整改重点领域问题。电力、林草等行业部门应结合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解决农牧区居民住宅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易燃物随处堆放等问题。文旅、市场监督、住建等多部门应加强协调联动,对乡镇工业园、旅游民宿、电商物流、直播平台等新兴产业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老旧高层建筑、居民住宅小区、校外培训机构、沿街商铺等场所综合治理,重点整治违规用火用电、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损坏消防设施和堵塞消防通道等突出问题。 (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公安派出所、社区、物业、苏木嘎查(村)等部门应协同推进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宣传栏、标语海报、乌兰牧骑宣传活动等资源,开展贴近基层实际的针对性宣传活动。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村两委”、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人员密集场所负责人、群租房业主等人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推广普及“三清三关”等要求,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要定期督促乡镇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提升企业单位的火灾防范意识。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2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138号提案的答复 王福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市区乡镇基层消防治理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强化锡盟市区乡镇基层消防治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对策建议贴合本地实情,可操作性强。自2023年开始,锡林郭勒盟消防救援支队针对锡盟典型边疆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草原农牧区“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面对消防力量建设难以实现全覆盖,灭火救援 “到场慢、救援难、小火亡人易发”等问题,积极推动盟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防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消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消防工作给予政策指引和大力支持。盟消防救援支队在盟委行署领导下从地区实际出发破题攻坚,开展“贯彻二十大,草原消防怎么干”大调研活动,结合地区实际大胆先行先试,跳出固有模式,通过组建“马背消防队”,运用科技手段搭建“草原119-云焰”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三级联动“一短三快”响应机制,划分消防安全联防区等形式全面提升群众自防自救能力,探索形成了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的锡林郭勒方案。 一、高位谋划部署,构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锡盟格局 一是党委政府领衔推进。盟委、行署先后召开常务会1次、专题会议4次、旗县长座谈会1次,专题研究部署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并将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列入盟长督办事项统筹推进,罗青盟长专题批办16次,张怡常务副盟长带队开展调研指导,严格把控工作标准,全程跟进建设进度,确保全盟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盟行署大兴调查研究,由盟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贯彻二十大,草原消防怎么干”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把“真”的“实”的情况摸上来,通过与868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座谈,走访4568户农牧民,发放调查问卷5000余份,梳理问题33个。二是政策指引建章立制。盟行署印发《加强锡林郭勒盟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和火灾防控2023年工作计划》,各旗县、市因地制宜制定本级实施计划,确保基层消防力量建设计划的可操作性。盟防火委先后下发《锡林郭勒盟基层消防力量建设与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苏木乡镇(街道)消防安全检查指导中心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专职消防救援队和志愿消防救援队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指导文件,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三是整合资源汇聚合力。针对基层苏木乡镇“责任空转、人员缺位”问题,盟行署强化资源整合,建立由苏木、乡镇长任消防安全检查指导中心负责人,副苏木、乡镇长任中心分管负责人的管理体系,推动“一队一中心”合署办公,并召集盟军分区、盟公安局和盟消防救援支队,明确将971名警务助理、民兵纳入基层消防力量体系,协助“一队一中心”开展工作,汇聚基层消防治理合力。 二、全面夯实基础,筑牢基层消防力量建设锡盟防线 一是建实建强基层力量。针对基层财政经费短缺,基建水平不佳的实际情况,盟行署因情施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建设理念,确定各旗县市区选定1个苏木乡镇作为首批建设试点,在试点建设基础上指导苏木乡镇利用既有办公场所和草原扑火队等资源整合建队,解决人员短缺问题,采取划转消防部门退役消防车、维修现有消防车辆等方式、改造园林洒水车等方式解决消防车辆装备问题。截至目前,全盟累计投入资金1523.43万元,已建成消防安全检查指导中心86个,乡镇消防队伍54支,新建、改建营区16处,配备消防工作人员2322名,各类消防车辆62辆,器材装备1.1万件(套)。二是发动群众自防自救。盟消防救援支队总结梳理调研成果,针对草原牧区地广人稀、苏木镇救援力量到场慢、救援难的实际情况,突破以苏木乡镇、嘎查村为中心建队设站的传统思路创新实践,在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广泛发动群众试点建设新时代“马背消防队”。该队伍采取政府支撑、部门指导的模式,按照农牧区居民居住情况,将浩勒图高勒镇22个嘎查划分为联勤联防区87个,发展186名嘎查(村)干部、党员、民兵、骨干积极分子担任“马背消防员”,将消防装备器材化整为零配备到人。“马背消防员”平时负责辖区内的消防巡查和宣传工作,如辖区发生火灾,则第一时间到场救援,并组织附近农牧民群众开展自救。通过建设群众自防自救力量,有效破解农牧区火灾救援到场慢、处置难的突出问题。目前,旗政府已为“马背消防员”配备背负式细水雾水枪62件套、消防摩托22辆、便携式细水雾水枪142件套、灭火器212具。截至目前,“马背消防队”共开展“蒙汉双语”消防宣传162次,服务群众1126人,扑救初起火灾12次,疏散被困人员2名,营救被困人员1名。三是科技赋能提质增效。针对牧区通讯信号差导致群众报警不及时,救援人员寻路难 、到场慢的问题,盟消防救援支队运用科技手段,开发集成智能报警及指挥调度功能的 “草原119”网络报警平台并接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中心。发生火灾后,农牧民群众可通过家中安装的物联网视频监控、可自动报警的智能烟感报警器,以及“一键报警”APP等途径第一时间报警。接到报警信息后,平台依托互联网自动对受灾群众位置进行实时定位,第一时间向发生灾情的联防区“马背消防员”发送救援命令和灾情信息,并同步调动苏木乡镇的专职、志愿消防力量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出动增援,实现对农牧区火灾“接处警时间短、出动到场快、战斗展开快、救人灭火快”的快速响应处置。截至目前,已为群众安装物联网监控、智能烟感报警器160余件套,推广安装“一键报警APP”684余人,通过三级联动模式成功处置警情12次。 三、强化宣传培训,发挥基层消防力量建设锡盟力量 一是因地制宜,提升消防意识。针对民族地区特点,我盟充分发挥“马背消防队”和“消防志愿宣传队”两支群众队伍的作用,通过编制蒙汉双语消防宣传资料册,拍摄消防安全木偶剧,开展网络直播,联合本地网红构建新媒体消防宣传矩阵,制作发放消防主题生活用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消防治理的吸引力,以农牧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带动消防隐患减存量,遏增量,防变量。截至目前,全盟共开展“五进”消防宣传1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覆盖群众3.8万余人。二是打造品牌,开发亮点。突出形式内容创新,紧跟群众关注点有针对性的创新形式载体,打造“品牌化”宣传活动,策划 “‘火焰蓝’牵手‘红领巾’”全盟校园消防安全公开课等系列大型直播活动17次,累计观看人数达7万余人次。紧随热点,结合全国消防安全形势,制作发布燃气消防安全科普宣传片与典型火灾案例警示片,把握夏季草原旅游季节性特点和夜市经济火热的有利契机,策划开展音乐节、那达慕大会专题访谈节目“打开消防员的后备箱·消防夜市”宣传活动,营造习惯安全、人人消防的共治局面。三是寓教于乐,普及消防常识。以多伦县为试点,在滦源镇多伦湖景区建设消防主题公园,布置消防宣传展板、消防玩偶和消防元素,在游客、居民打卡游乐之时普及消防知识。在多伦湖景区内,设立消防安全中心,由景区工作人员、消防志愿者、爱心人士组成,常态化表演“消防快闪”、“消防听我说”等节目,筑牢基层消防群众防线。截至目前,多伦县多伦湖景区消防安全中心共开展宣传72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服务目标人群8000余人次,景区周边5公里辐射圈内民众消防常识知晓率达82.4%。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推动盟委、行署及各级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推动基层消防力量建设落实落地、提质增效,为推进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坚实消防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