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石家庄
34°
首页 > 文章详细页
提案情况
案由: 关于建立锡盟区域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的提案 提案号: 0135
提案人姓名: 张喜春 提案时间: 2024-04-02 00:00:00
提案内容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出现年轻化势头。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根据调研2022年我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74.8/10万,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很艰巨。因此为了降低我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和完善我盟区域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建议:

  1.加强区域各医疗中心心脑血管疾病专科建设,三级医院设立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二级医院设立初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三级医院心脑血管专业要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协同工作,牵头对全盟二级医院开展初级防治中心建设指导,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健康科普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盟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地图,医疗中心组建专业的救治快速反应团队,通过GIS技术,对地理位置进行精确标识,能够快速定位患者所在地,同时规划最优的送诊路线,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效果,确保患者能够在发病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区域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支持力度,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投入,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建立和完善我盟疾病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区域性心脑血管疾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建立涵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全流程的防治服务网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疾病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疾病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盟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加大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三高共管”力度,强化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理念并建立患者长期随访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防治效果。

  3.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集中各方力量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开展大规模高危人群筛查,将关口前移,早发现早诊断早诊疗。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将健康锡林郭勒盟融入所有政策,建立涵盖科普、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等全流程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

 

提案答复
回复时间: 2024-07-02 00:00:00
答复内容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0135号提案的答复

张喜春委员:

  一、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2023年,锡林郭勒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08.78/10万,较2022年(227.54/10万)下降18.76个十万分点,较2030年目标值(190.7/10万)相差18.08个十万分点。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立足农牧区医疗卫生力量薄弱的实际,建立推广“四个一”(1名医生、1名护士、1名嘎查村医、1个旗县级专业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根据重点人群慢性疾病的控制程度、服药依从性、影响健康因素等情况,经综合评价分为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三类,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案,分级分类开展慢性病综合管理。

  (二)继续实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2022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试点正镶白旗持续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2023年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

  (三)推进慢性病防控重点学科建设。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强化老年病科、治未病科建设,旗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75%、中医(蒙医)医院老年病科、治未病中心(科)设置率100%。结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干预等项目及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人群健康体检等工作,统筹推进慢性病早诊早治。

  (四)不断完善急救体系。以建设“农村半小时、牧区1小时”救援圈为目标,建立健全“中途对接”的农牧区医疗急救新模式。目前全盟辖区内34家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已全部纳入120急救网络管理,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边远农牧区患者的转运需求,实现急救体系全覆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高效急救调度平台。目前,盟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已接入运行“微急救”“互联急救”“无障碍急救平台”等平台,其中“无障碍急救平台”的上线应用使我盟120成为自治区首家上线该功能的盟市级调度中心。

  (五)强化信息化建设。我盟于2023年5月开始谋划全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覆盖全盟118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和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对区域内各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业务进行整合与优化,使区域内的诊疗信息全面共享,实现盟、旗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检验检查、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等业务全方位的监管,提升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