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进一步加强锡林郭勒盟职业教育的提案 | 提案号: | 0110 |
提案人姓名: | 杨静 | 提案时间: | 2024-04-02 00:00:00 |
提案内容 | |||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我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在调整规划布局、科学设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2023年我盟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9.2%(6227/8996),这就意味着全盟有30.8%(2769名)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会进入职业院校就读。随着全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盟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的还不够紧密。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通过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资源缺口较大。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职业院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配备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老师,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不足,企业技术人员兼职职业院校的意愿不强,造成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缺口较大,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教学和实训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近期召开的全盟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教育部门要牵头实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两个提升”行动及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推进“3+2”中高职衔接,彰显了盟委、行署对我盟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发布,为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工作也需要顺势而为,推进全盟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因此,就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从职业院校入手,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推动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职业院校要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而“变”。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加快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不断提高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力资源。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成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主体。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到2025年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目标,可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把员工培养前置到学校,有效降低人才培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由企业培养的学生入企工作,可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员工稳定率也更高,也可有效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三是建立职业教育经济保障机制,划定分担责任,增加经费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地方政府可以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支持政策,建立符合职业院校多样化发展要求的成本分担机制。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2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110号提案的答复 杨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锡林郭勒盟职业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盟委、行署先后出台《锡林郭勒盟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锡林郭勒盟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盟教育局先后印发《全盟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锡林郭勒盟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两轮职业教育三年提升行动。2019年、2021年盟教育局先后两次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签订协议,在学校整体治理、专业建设、教务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2019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锡林郭勒职教集团定期研究全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着力推动全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盟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高职附设中专部1个),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职业教育中心3所、综合高级中学6所;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学校10所。 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情况 盟教育局组建锡林郭勒盟专业建设指导领导小组,印发《锡林郭勒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案(2022—2025年)》,及时调减和退出与地区主导产业不相适应专业,优先支持职业院校调整设置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符合人才需求的专业和项目,以骨干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建立长线专业,灵活开设短线专业,一是围绕民生服务建设高级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治疗、助产、中蒙医药、学前教育、传统手工艺等专业,成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协调机构,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以升学为主,紧盯高职院校高就业率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中高职专业对口衔接。二是各职业院校与16条产业链开设以畜牧兽医为主,应用化工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焊接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护理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工艺与营养、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水土保持技术(草原生态保护)、园林技术、无人机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农学等专业。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 一是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贯彻落实《锡林郭勒盟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全盟职业院校与288家企业在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培和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169个,形成覆盖研发、招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全过程的校企合作体系,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多元化校企合作。二是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度。锡林郭勒职教中心、东苏旗综合高中、东乌旗综合高中等3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分别与锡盟天一家政、东苏旗塔布台民族工艺、东乌旗贝勒艺术裁缝服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三是立足地方产业转型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盟职业院校立足“五大任务”积极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等行业企业,创建产业学院,成立企业学校,签订订单培养计划。目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与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清洁能源产业学院”、与内蒙古圣牧高科有限公司成立了“畜牧兽医产业学院”,与内蒙古额尔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了“额尔敦餐饮学校”。与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等专业开设订单班10余个,订单学生近500人,2024年全盟预计新增“订单班”15个。 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情况 一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出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管理办法》,盟教育局结合我盟实际情况印发《锡林郭勒盟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试行)》。2023年按照实施细则标准对全盟8所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的136名“双师型”教师进行认定,经自治区复核,共认定全盟“双师型”教师124名,其中初级30人、中级91人、高级3人,预计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70%。二是建立校企教师“双聘”制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允许相互兼职兼薪,同时推进“双师型”培训基地建设。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联合企业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在“产学研”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双师型”教师。 五、职业经费保障情况 职业教育资金由国家、自治区按专项下拨,盟教育局按照自治区调整一批“小散空弱’中职学校”的要求,按照专项足额下发。按照《锡林郭勒盟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集中资金重点办好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中专部、锡市、多伦、两所职教中心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将统筹可调剂资金,重点向以上三所学校倾斜的三个原则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分配并足额下发。每年全盟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资金达5000余万元,盟本级资金投入近200万元,重点支持提质培优项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