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培育地区战略人才 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建议 | 提案号: | 0096 |
提案人姓名: | 刘树森 | 提案时间: | 2024-04-02 00:00:00 |
提案内容 | |||
一、背景与意义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同样,地区的发展也依赖于人才,特别是战略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大力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主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中涌现出来,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这类人才既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又扎根于中国实际,能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把握和支撑,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战略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他们的前瞻性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使其能够为地方发展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目前,各省市均已认识到战略人才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储备力度。在此背景下,锡林郭勒盟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布局当地战略人才库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战略人才支持政策,强调培养、吸引和用好战略人才。这为锡林郭勒盟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战略人才的指示,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人才库建设方案。 建设地区性战略人才库将有可能产生以下效果:一是提升地方发展水平。战略人才的加入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指导,有助于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增强地方竞争力。战略人才将使地方在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对于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的吸引力也会更大,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人才库的建立将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转化和应用;四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地方战略人才的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将使政策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五是促进社会进步。战略人才的加入将为当地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战略人才、战略科学家在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对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地区相对集中,而在锡林郭勒盟和情况相近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对缺乏,受到地区性战略人才储备不足的限制,这类地区的发展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政策制定宏观考量不足,导致发展规划与路径受限。因缺乏充分的战略人才支撑,对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对地方特色的定位等,会产生较大的偏差,而这些偏差会直接影响地方中长期规划的制订和具体政策的引导方向,从而影响发展路径。 2、对领域发展前沿与方向不明确,使得地方发展与时代错位。因缺少战略性人才,对产业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的把控不足,地方在产业引导规划中容易产生方向性偏差,导致地方发展与时代错位。此外,也有部分政策规划因缺乏专业指导,专业性规范性不足。 3、因缺乏当地自有战略人才,缺乏有效的人才、技术甄别机制,导致外地技术甄别困难,给地方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因为缺乏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部分政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中引入了外地专家,使得某些政策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可行性存在问题。 三、建议 1.广纳人才。为了弥补战略人才缺口,应积极吸纳各方英才。政府机构工作人员、高校科研人员、当地企业家、有识之士等均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可在组织人事部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中增加对地区性战略人才的支持,通过定向引进、项目合作、人才认定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为锡林郭勒盟的发展贡献力量。 2.形成机制。建立完善的战略人才库管理机制,明确人才的选聘标准,确保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通过制定入库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保证人才库的高效运作。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发挥作用。为战略人才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确保其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得以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搭建平台,围绕当地重点产业,确定人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灵活工作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使人才能够真实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4.待遇保障。为了吸引和留住战略人才,应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保障。参考引进人才待遇,在工作岗位优化、子女入学、配偶随调以及购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使地区战略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 5.考评更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加强日常考核与监督,建立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战略人才库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便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始终保持前沿水平。 总之,建立锡林郭勒盟战略人才库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需要多方合作与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等。通过广纳人才、形成机制、发挥作用以及待遇保障与考评更新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地方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重视并采纳本提案的建议,共同推动锡林郭勒盟的战略人才库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2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96号提案的答复 刘树森委员: 您提出的《0096培育地区战略人才 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突出“引才”急需紧缺导向 1.保障引才政策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锡林郭勒盟人才引进和流动实施办法》《锡林郭勒盟盟本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需要向用人主体授权。各地引才爱才政策举措竞相迸发,乌拉盖管理区出台《人才引进培育十条政策》;西乌珠穆沁旗将引进人才安家费提高至45万元;乌拉盖管理区、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高质量建设人才公寓。 2.发挥科研单位作用。打造产学研用融合人才发展新格局,与中国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科研院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7名驻锡科研单位教授作为特聘专家;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组建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草原研究所等2家博士服务站,累计培养本土人才70余人。 3.拓宽汇才引智渠道。组织教育卫生部门赴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14次招引工作,顺利招引262人。面向嘎查村书记、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聘10名事业编制人员;落实边境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等招聘倾斜措施,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2022年以来,“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14人,其中:刚性引进388人,柔性引进126人。 二、践行“育才”因材施教理念 1.织密织牢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带动作用,推动人才梯队培养,已吸纳培育274人;推进教育卫生领域“双百人才培育项目”,通过跟岗研修、示范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人才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实施“1230人才培养项目”,为入选的360人落实培养措施、持续跟踪服务、强化考核激励。 2.建强技能培训基地。推荐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提供岗位技能、就业创业等社会培训奠定平台基础,每年度可为3万余人次提供培训;在全区率先制发《锡林郭勒盟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计划(2023-2025年)》,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6个),每年度可为5万余人次提供技能提升培训。 3.依托载体精准培育。以“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和“草原英才”工程为主要载体,培育本土高精尖端人才64人,涉及清洁能源、畜牧产品等行业,各项技术创新、前沿研究为全盟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铸牢根基、提供样本。目前,全盟技术技能人才805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7330人,高技能人才33212人。 三、营造“拴才”暖心留人环境 制定人才和贡献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措施,优化配偶就业、子女教育、落户安家等支持政策,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吸引人才来锡创新创业。 下一步,一是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渠道和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通过学术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团队。将注重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二是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以激励人才的个人发展和提升。 感谢您对锡林郭勒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