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加强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提案 | 提案号: | 0090 |
提案人姓名: | 崔志刚 | 提案时间: | 2024-04-01 00:00:00 |
提案内容 | |||
一、基本情况 新时期,我国草原进入加强保护修复新阶段,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草种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实施各类生态修复和沙地治理工程都需要有充足的生态修复用草种来提供基本的保证条件。而乡土草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对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易建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利用年限长、用途多等特点,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首选草种。锡林郭勒草原草地类型多样,乡土草种类繁多,蕴含着丰富的多功能兼用型乡土草,且推广应用价值极高。广泛分布在我盟区域内的羊草、萹蓄豆,冰草都是我盟的优良乡土草种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加强这些优良乡土草种的挖掘与利用势必将在我盟的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目前,优质草种缺乏,进口依赖度较高,草原生态修复急需的乡土草种和优质饲草草种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生态建设、草产业进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建设、进行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已经成为我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对草原生态修复用草种的大量应用,势必成为今后我盟在实施各种生态修复和沙地治理工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我盟现有草种基地及野生乡土草种基地建设不足10万亩,并且面积小、单产低,还未形成一定规模,在草原生态修复用草种方面将存在着需求大、潜力高,却供应不足的矛盾。 三、对策及建议 加强我盟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草种生产基地规模,保障生态用种需求,进一步提高本土生态用草种供应率,有效缓解草种供应不足,降低对外进口依赖性和草种应用成本。 一是依托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支持,全面加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及天然野生草种抚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十四五”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等关于加强草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紧紧抓住生态用草迎来的新一轮政策红利期,结合我盟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生态修复的乡土草种开展草种繁育基地建设,为乡土草种资源高效利用与草原生态修复提供种源基础支撑。 二是开展优质乡土草种扩繁,提高乡土草种生产供给能力。加强不同地域适宜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需求的乡土草种繁育,科学划定乡土草种生产适宜区域,注重合理布局,形成若干个乡土草种优势繁育基地,科学启动和建设乡土草种基地建设项目,形成集中生产乡土草种的优势,提升乡土草种生产保障能力,实现乡土草种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强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保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乡土草种质资源的稳定供给,加速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进程。 三是充分利用我盟区域内各级林草、农牧行业科研、事业单位等非生产和经营主体的基地资源,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此类主体自主开展草种研发、推广,生产等科研生产活动,扩大草种生产基地面积和规模,提高生态修复用草种的科技支撑能力。 四是提升草种生产机械化水平,保障乡土草种产量和质量。草种生产机械是草种加工的必要设施,要不断提升草种繁育基地生产机械化水平,在采收、脱粒、干燥、清选、种子处理、计量包装和贮存等过程中,根据乡土草种属性、生长特性和外形参数选择适宜的草种加工机械,提高乡土草种质量和商品属性、增加草种的科技含量、提高加工效率,保障乡土草种产量和质量,促使乡土草种生产向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五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建立乡土草种繁育支撑体系。在繁和育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加强部门间、院校间合作,加大生态修复草种育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力度,加快乡土草种的驯化和选育,培育一批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全面提升适宜生态建设和沙地治理等方面的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水平和规模,筑牢生态用草种发展的基础。 六是加快优良乡土草种种质资源收集与资源圃的建设。收集优良乡土草种种质资源,对于保存草种的生物多样性基因,研究攻克野生乡土草的驯化选育和扩繁等关键技术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建立优良乡土草种种质资源圃,能够对优良乡土草种的保存、扩繁及抗性评价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平台,为我盟天然草原优质牧草种质基因保护、优质牧草驯化栽培、退化草地改良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2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90号提案的答复 崔志刚委员: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案已收悉,在今后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上应做到: 一、大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培育一批守信用、会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支持草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草业龙头企业。推动草种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探索“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科研单位+企业+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二、支持草种产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围绕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与区域饲草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提升草种“种、收、加、储、运”能力。 三、提升草种生产机械化,改造提升草种种植企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在种子生产环节,完善种子扩繁、收获和包衣拌种等设施设备;在种植环节,加强整地播种、田间杂草防除、施控肥料(有机肥)和田间管理的机械配套;在收获加工环节,推广机械化采收、种子晾晒和烘干、机械除芒、机械清选和包装。在牧草刈割收获环节,选择适宜规模的作业机械如大中型割草机、搂草机、晾晒及方捆机或圆捆机,配套叉车和田间运输车辆。商品草的二次加压设备、草粉、草颗粒加工投入高效低损生产设备。 四、深入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区域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草种繁种基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加快育种技术研究转化,加大草种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草种良种化水平。建设3万亩以上的人工种植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加强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种子基地的田间工程,配套种子收获、清选、加工、包装、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设备。 五、完善天然乡土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依托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1万亩以上优良天然草种抚育基地。对野生品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等工作,采用切根+施肥+管护等技术措施,提升草群中草种的密度和种子产量。建成乡土草种为主的优质牧草草种繁育基地及野生乡土草种采集(抚育)基地,提升全盟优质乡土草种供种能力和种子质量,为打造成为国内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基地与优质饲草品种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90号提案的答复 崔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盟草种繁育基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农牧厅《关于印发<2024年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林草草管发[2024]73号)文件要求,提出了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优质草产品供给更加充足, 牧草良种化率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草原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高, 资源利用监管更加有效,完成草资源大省向草产业强区转变, 基本形成生态绿色、 要素融合集聚、 高产高质高效、 可持续发展的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其中:下达我盟2024 年新建草种繁育基地计划任务1.43万亩,修复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计划任务65.4万亩,以上工作任务全部为林草部门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