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推动影像远程会诊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发展的提案 | 提案号: | 0057 |
提案人姓名: | 农工党锡林郭勒盟基层委员会 | 提案时间: | 2024-04-04 00:00:00 |
提案内容 |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用基层经验指导基层实践,推动旗县地区影像远程会诊工作的深入推进。 一、基层医疗现状 锡林郭勒盟基层医疗业务工作开展态势良好,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有了保障。自2019 年开始,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牵头建立全盟影像远程会诊平台,收效良好。目前,盟蒙医医院已与全盟21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会诊合作,年免费会诊病例保持在1万例左右,其中急诊远程会诊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此项举措得到了基层医院及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但是医疗远程会诊在各旗县仍存在运行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等情况,具体原因如下: (一)我盟面积大人口少,人员分布相对分散,苏木乡镇及嘎查距离市区较远,虽然医疗建设逐步提高,但是基于人口数量限制,卫生院、卫生所仅能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加之医务人员相对缺乏且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诊疗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农牧民的基础病得不到有效的诊治,重病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确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严重缺乏基层医疗人才。相较于盟市级医疗机构,各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数量及质量方面存在短板,虽然近些年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加快,基层医疗机构配齐硬件设备,但是医疗人才梯队建设缓慢,人才梯队断档明显,很多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以至于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三)我盟旗县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普遍偏低,虽然盟市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定期开展业务帮扶并定时下基层,但成效不明显,医联体建设也不完善,尤其是旗县医疗机构与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机制不健全,我盟综合医疗水平提高较慢。 二、目前全盟影像远程会诊平台的优势 为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远程会诊的方案,通过各基层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帮助,以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为主体的影像远程会诊建成并初具成效。远程会诊平台的建立助力了锡盟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远程会诊工作,提升了基层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增加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外出就诊,避免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和浪费,让患者在本地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较好的解决了基层群众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1.远程会诊平台的建立对基层医院技师的扫描技术有了新的要求,纠正了许多扫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为应对精准医疗的检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新的检查项目,此外专家报告的回传也方便了基层诊断医师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更快的掌握了相应疾病的影像诊断经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水平。 2.远程会诊平台的建立解决了基层医院人才梯队不完善的现状,基于远程影像医疗诊断的优势,将夜班改由扫描技师完成,相应急诊夜班报告由上级医院影像科远程诊断并及时出具,解决了部分旗县基层医院影像科缺乏持执业医师证人员,无法倒替夜班等问题。 3.远程会诊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加了与专家交流的机会,为医联体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 三、影像远程会诊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上级医院工作开展方面 锡盟蒙医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基层医院免费提供影像远程会诊服务,诊断工作也是科室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完成的,随着远程会诊工作的日渐增多,其诊断医师的工作压力日渐增大,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很难维系医师的工作热情。并且远程会诊平台是免费建设的服务项目,无经济支持和来源,造成了网络诊断平台的维护困难、功能不足、更新滞后等问题。 (二)基层医疗建设方面 由于基层医院影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不能形成系统化、体制化。基层影像科人员少、缺乏经验、技术力量薄弱,部分检查也无法有效开展,疑难病例诊断经验比较缺乏,使得很多患者不得不来到盟市级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且通过服务基层工作时发现,部分基层医院远程网络的建设相对缓慢,有些甚至建设后没有连接网络,造成数据传输异常、图像缺失等问题。 四、加强远程会诊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建设 为保证全盟各旗县市医院影像诊断方面的发展,建立全盟影像检查标准,统一影像检查方式和报告规范。定期组织影像专家组下基层,开展扫描规范化培训及操作技术专业化教学,通过一对一、手把手传授技艺、解答咨询等方式,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开展部分新技术新项目,调整设备的扫描参数,纠正扫描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错误,有针对性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快速提高。单从服务基层去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免费进修的机会,让基层人员到科室来进一步学习扫描技术、诊断技术和提高疑难病例诊断的能力。将借助网络信息化的推动,着手建立覆盖全盟基层医院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远程教学计划,将科内疑难病例讨论会及科内小讲课等同步到大数据,供广大基层影像医师共同学习。同时还应建立全盟影像学疑难病讨论系统,让基层医生参与到疑难病诊断中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做好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稳步提高的有力保障。并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争取早日让全盟影像技术及诊断做到同质化。 (二)通过影像会诊拓展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 远程影像会诊中心的建立已经有效利用基层信息化设备并加强了网络覆盖,大大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很好的解决目前人才短缺及诊疗经验缺乏等问题。借此机会要建设良好的远程医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可以带动其他远程医疗体系的发展,各医疗科室积极建立有效的医疗远程工作模式,联结全盟各医疗机构,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向苏木嘎查延伸,降低医疗开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包括远程就诊和咨询、远程影像诊断、诊疗建议、病例档案建立、病理远程分析、转诊及病例回访等服务;同时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管理系统,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方便老年人、儿童及孕产妇的诊疗,将大大促进全盟医联体建设及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重大疾病及时诊断、就近治疗的民生举措,减轻外出看病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经济负担。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5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57号提案的答复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实现医学影像数据共享,2023年盟中心医院、盟蒙医医院分别规划建设影像中心,二连市、多伦县规划建设区域影像中心。 一、盟中心医院影像中心正在建设,盟蒙医医院影像中心已完成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医院“互联网+医疗”水平,优化诊疗流程,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了影像数据支持APP、微信、PC等多终端查看,方便医生随时随地在移动设备上快捷诊断。通过共享患者影像信息,提高医生网络化协同工作的能力,规范诊断报告,实现多种图像(如超声/CT/MRI等图像)直接对比参考,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移动端+电子胶片”无纸化服务,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快捷出具历次检查影像和报告,方便医生获取患者以往影像资料,解决患者携带胶片不便的问题。同时为外转患者有效提供高清影像信息,减少因传统塑料胶片磨损、老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像不够清晰,需要重复拍片的问题。通过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将患者影像数据和诊断报告存储在影像云平台,实现检查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应用,有利于科研学术交流,为未来的数据分析、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二连市、多伦县区域影像中心正在建设,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阅片、心电检查需求,充分发挥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网络化协同诊断功能,实现“基层检查、基层收费、上级诊断”,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像、心电检查无技术人员诊断,无法开展相关工作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