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设立共享单车的提案 | 提案号: | 0044 |
提案人姓名: | 齐德格金 | 提案时间: | 2024-02-04 00:00:00 |
提案内容 | |||
截止到2021年底,全盟机动车保有量38.3万辆,其中小型轿车30.2万辆;锡林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 11.8万辆,其中居民小汽车保有量10.87万辆,出租车1784辆、公务车585辆;居民小汽车占比约为92%。 一、存在问题 随着市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机动车的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突显。一是停车位数量不足。在商业街、医院、 学校、机关和居民小区可谓“一位”难求。小汽车与泊位数之比为1:2.78,远远达不到1.1-1.5合理的停车泊位供需比。二是停车场智能化水平不高。停车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潮汐效应,在工作时间内核心城区、行政区、医院等区域停车拥堵不堪,下班时间小区内又“一位”难求,节假日的商业区车满为患,停车需求存在明显的局部冷热不均。三是停车管理不规范。停车位标线未做到全覆盖标注,或者是标线不清淅,长期得不到及时更新补划,影响正确规范停车。一些车主选择区间道路、人行道等道路资源违章停车,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通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二、建议 (一)推行共享单车必要性 为了缓解城市机动车拥堵情况,很多城市采取了设立共享单车措施,鼓励市民骑车出行。共享单车的投放有以下几点益处: 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锡林浩特市的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学校、医院、商场周边压力较大,造成城市主干道拥堵,同时易印发交通事故。鼓励市民骑行共享单车有助于减少路面机动车辆数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2.创建碳达峰试点城市:共享单车是绿色骑行方式,推行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号召全体市民骑行出行,也体现出了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对于预防居民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也体现全民运动健康的目标。 (二)合理规划建设 1.成立体系:应共享单车建设专班,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城管、公安局交警队等部门配合,成立共享单车管理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独立体系。 2.运营管理:广泛进行招投标,引进资质齐全、运营能力强的第三方作为运营平台,签署战略协议,明确分利模式,必要时前期可由行署进行资金扶持,后期达到盈利模式。 3.划拨停车位:为方便市民骑行,可在广场、公园、人员密集小区等地划拨共享单车停车位,实行运营专人管理、分片负责的方式,为百姓的出行提供服务。 4.宣传动员:由宣传部门提出倡议,鼓励公务人员、市民多利用共享单车出行,逐步形成常态化出行。 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建设、车辆数量、交通设计等密切相关。希望推出共享单车服务,能够环节交通压力的同时,提升百姓的健康素养,最终达到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4-07-01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44号提案的答复 齐德格金委员: 一是共享单车推进情况。2020年11月启动网约车业务前期准备工作,同年11月27日,召开面向社会公开征求《锡林浩特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意见建议的听证会,2021年1月7日发布《锡林浩特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后续推进网约车与共享单车项目中,由于极易引发多源稳定风险和群体性事件,最终暂缓了设立共享单车的工作。 二是暂不可行原因。征求意见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获悉,广大出租车从业人员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我市引入网约车后必将大幅压缩其生存空间。目前全市从事运营的出租车共计1784台,全部为个体经营户,没有成体系、成规模的出租车公司统筹运行。根据出租行业经验,小城市出租车拥有量应控制在每万人15台左右,按我市城区常住人口30万人计算,出租车数量维持在450—500台为宜,而现实中我市出租车数量已经达到3倍之多,属于严重“饱和”状态,行业内部竞争非常激烈,出租从业人员的实际收入本就偏低,故出租车从业人员认为引入网约车将严重危及出租车行业整体利益。同时期,美团共享单车在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锡林浩特市布设“小黄车”,引发出租车司机群体强烈不满,发生肢体冲突等较为严重的治安事件。综合考虑社会稳定因素,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于2021年6月对网约车与共享单车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中风险等级。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操作规程(试行)》,暂缓实施网约车与共享单车项目。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情况,参考借鉴其他盟市推广设立共享单车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台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措施,适时再次启动设立共享单车工作,在保障广大出租车从业者权益的同时,满足广大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