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石家庄
34°
首页 > 文章详细页
提案情况
案由: 关于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以促进农旅融合的提案 提案号: 0015
提案人姓名: 张永厚 提案时间: 2024-02-04 00:00:00
提案内容

  

  随着人们对旅游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园区已成为一种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当前,国内乡村旅游正以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向考察、研学、康养、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将农业科技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一、当前打造园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当前很多农业科技观光园区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导致园区的布局和功能分区混乱,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和运营体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或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制约了园区的长期发展,园区的服务质量、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产品较为单一,开发深度不够。农旅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一般性农产品多,特色优质精品农产品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中,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型的园区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条,高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由于多数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宣传力较低,致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农旅融合效益低下,市场营销几乎空白,只能依靠政府主导的宣传为主,部分旅游企业自主策划为辅的形式,使得园区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开发主体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不利于整个区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健康化发展。

  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制定建设观光旅游园区“农旅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对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明确旅游的重点发展区域规划、产品项目开发等,例如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

  二是整合使用政府、企业等资源,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建设观光长廊、观光览车研学基地等游客体验场地和休闲活动项目,以增加游客对农旅项目的深度体验。形成外形美、功能多、配套全的服务体系。

  三是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当地农牧民旅游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二)加强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

  一是培育具有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发挥园区带动作用,加快选择、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从实际出发,发掘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避免区域产业雷同及重复建设。

  二是以市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创建资源与市场联结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在园区内培育龙头产品及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产业为核心,包含来料供应、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的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

  三是在园区内产业布局时,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形成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同时,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

  (三)加强宣传推广

  一是确定宣传主题,突出锡林郭勒盟现代农业科技特点和旅游业的结合的亮点。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

  二是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设计,打造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优质品牌形象。包括LOGO设计、宣传口号、视觉风格等。

  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特色和活动信息。

  四是组织线下活动如农产品展览、旅游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参与体验。通过活动现场的展示和体验,增强游客对农业和旅游业的了解和兴趣。

 

提案答复
回复时间: 2024-07-01 00:00:00
答复内容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0015号提案的答复

张永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以促进农旅融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从当前打造园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的建议两个方面提出了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为我盟旅游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提供了众多思考和借鉴。

  一、针对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的问题。

  一是规划先行,谋划“农旅融合”发展布局。组织编制《锡林郭勒盟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3)》,在规划中对“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谋划部署,策划农耕游牧体验内容,依托锡林郭地盟嘎查村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通过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活动,如观赏花海、采摘果蔬、骑马放牧、制作奶酪等沉浸式耕作生活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并带动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和提升。

  二是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盟以乡村旅游景区(点)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乡村旅游为重点,以精品化发展为手段,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截止目前,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乡村旅游精品化、整村化、融合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2022年,申请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150万用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申请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艺术提升工程。

  三是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委托专业旅游规划团队,为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温塘河村,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等乡村旅游重点村编制乡村全境旅游规划,指导、规范乡村旅游发展。举办“2024年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保障人员培训”,覆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参训人员超过900人。

  二、针对产品较为单一,开发深度不够的问题

  一是策划旅游线路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种类多样性。顺应大众旅游时代需要,着力打造了集多样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态于一体的“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线路体系。把生态教育、环境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生态研学、康养旅居、自驾越野、婚拍旅拍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包装策划“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其中,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浩瀚银河、草原星空”研学之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现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全国非遗主题线路1条,自治区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自治区沉浸式体验产品5个做好马文旅产业。

  二是丰富旅游业态产品,提升农旅体验内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马主题旅游项目,合作高端企业,培育锡林郭勒pony马(蒙萌马)品牌,结合全盟各级各类马主题赛事活动,举办各类马匹拍卖推介活动。开发马文创主题商品,不断完善马文化旅游商品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继续扶持研学旅游市场发展。深挖我盟乡村牧区、草原星空、自然科普、地质景观、民俗文化、草原骑乘等资源优势,策划推出研学主题线路产品,培育扶持研学旅行基地。

  三、针对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的问题

  一是主动策划,提升宣传推广水平。宣传推广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布局平台,创建抖音、快手、视频号“辽阔草原锡林郭勒文化旅游”账号,在当红短视频平台形成宣传矩阵,助力营造“空气中弥漫着旅游的味道”旅游氛围。在全盟各地使用评比通报机制,鼓励各地文旅部门积极投稿。出台《锡林郭勒文旅官方账号有奖征集素材措施》,面向社会征集短视频素材,推动全社会短视频创作者参与锡林郭勒文旅素材积累和宣传。深化与OTA企业合作,组建内容创作和账号运营团队。截至目前,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账号发布作品1550部,浏览量累计近3.5亿次,点赞近400万次,转发近30万次,评论近15万次,作品引起热点40余次,登上热榜20余次,盟内50万粉丝以上网红全部为家乡打Call,累计吸引全网130余个账号跟贴蹭热度,文旅中国、中国国家地理、央视文艺、央视频等10余家官方账号引用,锡林郭勒的“颜值”因短视频持续上分。

  二是举办活动,提升锡林郭勒盟旅游知名度。2023年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活动举办期间,全盟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4.6亿元,同比增长14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举办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千里万人冰雪大穿越”,赛事吸引全国各地1万余选手参与,带动旅游锡林郭勒的人数超过4万人次。举办锡林郭勒盟第十二届“龙抬头”冰雪短道拉力赛,活动吸引了6万余人次、1.2万余车次,带动消费4000余万元,全媒体曝光量超1.7亿,央视13套、2套的《新闻速览》《朝闻天下》等栏目对赛事进行了报道。此外,还吸引了《你好生活》《央young之夏》《星光大道——夏日星光夜》等多个综艺节目在我盟录制,进一步提升了“辽阔草原·锡林郭勒”及“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奶酪”等区域共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0015号提案的答复

张永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区以促进农文旅融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秉持农牧业与农村牧区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大对乡村牧区旅游的开发建设力度,推进农村牧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休闲农牧业和乡村牧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地域特色休闲农牧业发展

  锡林郭勒盟文化底蕴深厚,依托蒙元文化、绿色草原、民俗风情等地区鲜明特色,包括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在内的中部片区;以原生态草原为特色,包括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在内的东部片区;以蒙元文化为特点,包括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县在内的南部片区。农村牧区文化旅游活动不断创新发展。

  东乌珠穆沁旗的贝利旅游度假村、格根敖包牧人之家、原生态游牧人家为主的品牌乡村旅游接待户,逐步形成家庭式休闲牧业旅游产业基地。锡林浩特市“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转变营销方式,主要以采摘瓜果蔬菜、观光为看点经营为主,同时提高全市蔬菜产量。镶黄旗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确定为重要富民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将察哈尔羊作为镶黄旗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并逐渐形成规模。太仆寺旗初步形成以南部民俗游为主、北部农俗游为主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一村一品”为特点的北部乡村旅游群落。

  2023年全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90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3566万元,带动农牧户数1569户,举办休闲农业相关节庆活动35次。

  (二)不断提升休闲旅游体验

  升级提档基础设施,一是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阿巴嘎驿站、阿巴嘎旗游客服务中心已正式启用。二是利用草原景观、自然生态及牧民生活生产资料,接待游客并为游客提供集观赏、娱乐、饮食、住宿为一体的观光、体验、休闲旅游项目,实施“周末·苏尼特”牧户体验点提档升级工程,打造了一批毛日图星空牧场等具有传统民俗型、文化历史型的民宿。

  (三)加强旅游宣传推广

  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方位宣传推广,营造疫情后的旅游复苏的良好氛围。积极配合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讲好锡林郭勒文旅故事”新媒体直播季活动,直播分享锡盟文化旅游、美食美景、民风民俗,精品线路、旅游攻略等内容;协助完成锡林郭勒盟智慧文化旅游云服务平台材料收集工作。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助推打造地方特色产品。

  (四)加强休闲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

  修订了盟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休闲农牧业企业纳入龙头企业认定范围,根据锡盟休闲农牧业发展特点,适度掉整部分指标,鼓励企业申报龙头企业。锡盟嘉沃源公司主要以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生产、休闲采摘、餐饮等为主,成为锡林郭勒盟首家休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自治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评选工作,协助相关村镇编制示范村镇申报书,太旗边墙村、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及多伦县蔡木山乡被自治区认定为全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3个。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工作,开展盟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新认定盟级示范村镇10个,全盟盟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30个,其中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9个,盟级17个。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初级产业提档升级

  积极探索从观光型产品向度假体验产品的转变,促进现有的“牧人之家”、采摘园等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将农村牧区的生活生产与休闲农牧业的结合起来,突出农村牧区生活生产体验,以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锡林郭勒传统奶食宣传推广为契机,开发农牧业生产休闲体验活动项目。选择一批资源禀赋突出、运营良好的牧人之家、农牧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打造成为休闲农牧业体验牧场。

  (二)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积极开展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综合运用媒介广告、网络推介、户外广告、文化活动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农村牧区旅游品牌的营销力度,制作集中体现乡村牧区旅游的专题纪录片、影视剧、民族歌舞等,宣传打造“辽阔草原·锡林郭勒”民族旅游文化品牌。引导休闲农牧业经营者主动与旅行社对接,将农村牧区旅游作为主打旅游产品之一,集中向游客推介。打造全方位展示锡林郭勒乡村牧区旅游节庆品牌,以活动促宣传,借助全盟专业文化力量。

  (三)深入挖掘开发民族地域资源

  挖掘蒙元文化、马文化、草原文化资源, 拓展农牧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发掘嘎查村落历史,制作旅游宣传品,在外宣活动中进行宣传推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积极开展旅游那达慕和民间节庆活动,把民族文化展示、文艺演出、旅游观光、商贸活动结合起来,打造全方位展示锡林郭勒乡村牧区旅游节庆品牌,让游客真正融入农牧民生活当中,增加旅游产品的层次和休闲农牧业体验,促进休闲农牧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