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石家庄
34°
首页 > 文章详细页
提案情况
案由: 关于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水平的提案 提案号: 0003
提案人姓名: 王伟 提案时间: 2024-04-01 00:00:00
提案内容

  

  当前,我盟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我盟教育整体水平,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学设施和教育设备也需要改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二、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要积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通过教师交流、学生互访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的互补发展。同时,要推动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实现教育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加强区域之间教育的协调与合作。不同地区在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应该加强区域间教育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教育经验的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等方式,促进各地区教育的共同发展。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特殊群体包括有困难的家庭、残疾人群体、农民工子女等,他们面临着更大的教育障碍。我们应该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希望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之间教育的协调与合作,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案答复
回复时间: 2024-07-01 00:00:00
答复内容

    教育局  

  关于对锡林郭勒盟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王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一是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推动边境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各地精准测算当地人口走势和未来学位供需变化,加大农村牧区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力度,支持国门学校建设,保障农村牧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建设目标顺利实施,不断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二是2024年投入中央教育特殊补助资金2297万元,进一步改善阿巴嘎旗第一小学、苏尼特左旗第一小学、东乌珠穆沁旗第二小学办学条件。投入682万元进一步改善东乌珠穆沁旗综合高级中学、苏尼特左旗综合高级中学、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办学条件。近期将拨付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492万元,分配给东乌珠穆沁旗50万元、镶黄旗292万元、正镶白旗150万元,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和教育设备。三是盟教育局每年对乡村教师短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结合乡村学校实际需求,优先保障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2020年以来,为15所乡村学校补充教师109名(2020年34名、2021年11名、2022年33名、2023年22名、2024年9名)。四是根据乡村受援学校需求,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2020年以来,交流到乡村学校教师128人,促进了乡村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区域之间教育的协调与合作

  一是制定出台锡林郭勒盟《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全盟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2024年达30%(2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5所)覆盖率达100%,创建自治区级集团化办学示范校1个以上,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全面加强。提升每一个校长、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获得感更加充分,家长和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印发《锡林郭勒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学校与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全盟71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学校与34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学校与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进一步提高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享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二是我盟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学生注册率、班级注册率、教师注册率、平台使用率、学生每百人浏览量等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家校联合”驱动应用深入教学。积极引导农村牧区教师科学使用数字资源和平台工具,开展备课、教学和评价。深入探索平台应用新模式,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推动锡林郭勒盟教育服务平台应用,以“三个课堂”、资源建设等方式,促进全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

  为特殊群体的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如提供奖学金、特殊教育资源等,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鼓励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质量高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融入社会。为农村牧区学校培养专门的教育团队,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师等,以满足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针对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特殊需求进行教学,以更好地满足他们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加强跨领域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提高工作效果。

  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辐射作用

  一是近年来,我盟积极探索中小学优秀教师培育新机制、新途径,加强统筹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名师优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先后组建了26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遴选3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和70名卓越教师实施了1230专业技术人才和“双百人才”培育项目,持续推进“组团式”帮扶、“三服务一促进”和“万名专家下基层”等支教送教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旗县和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在人才选拨培养方面,本着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选派,高质量推进的原则,重点遴选全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和获得盟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做为培养对象或帮扶主体,以三年为一个培养或服务周期,委托区内外优秀师范类高校和教师培养机构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分年度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方案和考核指标,着力提升培养对象和专家教师的参与度,通过建立“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共同体”、结对帮扶、进校指导、名师名校长论坛、成果展示等形式,引领本地区校长教师开展理论研讨和实践研修,提升教育教学及办学治校能力,在示范引领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丰富、提升教育思想,引领带动本校、本地区校长、教师共同成长,同步提升。三是2022年以来,26个盟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累计选派支教教师668人次,开展送教下乡、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观摩示范等活动137场次,示范课337节。盟本级累计选派“组团式”帮扶和“三服务一促进”长期支教教师68人,名师优师和教学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短期支教送教活动1923人次。

  五、实施区域内教师轮岗制度

  我盟按照《开展旗县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锡教办发﹝2016﹞73号)《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的若干措施》(锡教发﹝2023﹞46号),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积极引导教师由城区向农村牧区、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每个旗县市(区)年初组织学校制定交流轮岗计划,明确交流轮岗任务,并按照本人申请、旗县级统筹安排的方式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开展交流轮岗,2021年交流校长23人,教师258人(其中骨干教师107人);2022年交流校长22人,教师298人(其中骨干教师211人);2023年交流校长20人,教师259人(其中骨干教师194人);2024年交流校长7人,教师249人(其中骨干教师141人)。

  六、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我盟积极推进县管校聘试点改革工作,按照“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锡盟委于2019年年初确定我盟苏尼特左旗为“县管校聘”试点旗,按照上级推进“县(旗)管校聘”工作安排部署,苏尼特左旗成立了“县(旗)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县(旗)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制定了《苏尼特左旗中小学教师“县(旗)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苏尼特左旗中小学教师“县(旗)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编制管理制度》等相关个配套文件,并完成了校长和教职工岗位设置聘用等工作。待下一步自治区“县(旗)管校聘”指导性文件出台后,按照上级要求,我盟将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出台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等。

  盟教育局一直要求各地教师每周课时达到满课时量,严禁资源浪费。报教师招聘岗位计划时,要求在本校教师满课时量前提下,准确测算报送。下一步将继续督促各地各校加强管理,对教师每周课时达到满课时量要求。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