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石家庄
34°
首页 > 文章详细页
提案情况
案由: 关于促进林沙产业发展的提案 提案号: 0140
提案人姓名: 巴图孟克 提案时间: 2022-03-01 00:00:00
提案内容

  

东乌旗现存沙地面积约有30万亩,深居内陆腹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十分脆弱,近年来,随着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沙地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黄柳、红柳、沙柳、柠条和锦鸡儿等造林树种为主的灌木林面积不断增长,在生态恢复和沙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沙地资源和以往的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发展林沙产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提高灌木林利用率的必要性

随着造林灌木长大成林后树木生长变缓慢最终枯死,因此,需要每隔3-5年平茬复壮更新才可以保持持续生长状态。通过平茬处理之后,会有芽萌生于沙柳根茎位置,并汲取根部养分快速发展成林,使其植被覆盖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控制其自然衰退,更加促进生长,枝叶繁茂。同时也对其抗风沙能力和防治柳毒蛾以及沙柳木蠹蛾等相关害虫方面也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除了平茬复壮项目认定的已达到平茬复壮程度灌木林外,其他灌木林都不能采伐,沙地资源利用率较低。该现象是全区林草行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提高灌木林利用率的建议

一是发展木林种子业。尊重自然规律,鼓励项目区内牧户或灌木林所有者对红柳、黄柳、沙柳、柠条、锦鸡儿等宜采取平茬复壮形式抚育更新的灌木进行平茬复壮措施。简化造林树种灌木的采伐审批程序,放宽发放种苗销售合格证,在冬春季萌芽之前,每两三年可对在采种基地或林草项目区内种植的灌木平茬一次,并按要求在指定采种基地内采伐的有活力、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平茬穗条作为种苗销售或当地自给自足。

二是开发木林副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对达不到种苗条件的穗条可当做饲草料原料、纸浆原料销售或就地深加工销售,促进产业化发展,增加灌木所有者的经济收入。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合理规划,把沙地灌木林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扶持鼓励项目区内牧户或灌木林所有者,大力发展牧人之家旅游点或休闲度假村,提高沙地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

 

提案答复
回复时间: 2022-07-01 00:00:00
答复内容

  盟林草局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

  第0140号提案的答复

  巴图孟克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促进林沙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对林草事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林沙产业发展的提案”对我盟沙地治理及利用沙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你提出的建议,我局会同相关旗县认真协商研究,结合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现答复如下:

  东乌旗沙地简要分布情况说明

  东乌珠穆沁沙地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境内。由于深居内陆腹地半干旱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在东乌珠穆沁旗主要分布于萨麦苏木的西北部,呼热图淖尔苏木的南部,满都宝力格镇的东北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均有分布。东乌旗天然草原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构成。历史以来,西部草原荒漠化成分已占据主导地位,地表裸露,草群盖度下降。草原植被以灌木小叶锦鸡儿和一年生禾草为主,中东部地区出现的斑块状沙丘沙地地带。

  近年来主要完成的治沙工程情况

  近年来,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草畜平衡政策实施,草原生态保护环境退化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覆盖度已明显提高,明沙面积逐渐缩小,生态环境趋于好转。2010年以来,东乌旗累计投入1. 26亿元,造林治沙66. 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7万亩、人工造林20. 5万亩、补贴造林9万亩。2019年实施草原生态修复27. 5万面积,每年落实草原补奖政策5898. 78万亩,发放补贴资金约21448. 21万元。

  关于提高灌木利用率的下一步打算

  根据林业“一张图”数据显示,东乌旗灌木林地主要集中在阿拉坦合力苏木和额吉淖尔镇以及其它苏木镇零星分布。通过多年的治理,虽然取得了“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明显好转”的初步成效,但总体而言,草原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退化沙化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大量生态成果有待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利用灌木地地方面十分慎重。针对委员提出的“促进林沙产业发展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委员的提案是积极可行的,但目前高效利用灌木林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限制条件。首先,“国土三调”数据公布以后,东乌旗灌木林地大幅度缩减,由过去的160万余亩,锐减至7万亩,林业“一张图”认定的灌木林地由于认定标准调整,大部分灌木林地变更为天然牧草地。受地类性质的限制,推进林沙产业发展需要一些政策的支持,至少需要在林草数据融合后,再进一步谋划的林沙产业发展规划。

  其次,由于大部分灌木林地均持有草场使用证,属于“一地两证”情况,灌木林地同时也是牧民的草牧场,不具备禁牧条件,天然灌木林地被牲畜啃食,可利用天然灌木资源不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强化和引导广大牧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意识,逐步推进灌木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近年来实施的人工灌木造林工程,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建议和实际情况将一部分灌木林地作为林地采种基地进行规划,从而增加灌木林所有者收入。

  第四,由于我盟及旗县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还存在空白,目前东乌旗仅仅能从宝格达山林着手启动林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在资金和技术力量上都很薄弱,处于摸索阶段。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探索,将林沙产业纳入林业发展规划,同时广泛征求各方建议,合理吸纳好的意见建议,对林沙产业发展可行性进行调研,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先进经验,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推进林沙产业开发和沙地公园建设,切实为全盟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致富服务。

  最后,感谢委员对林沙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委员们继续为我盟林草事业提供宝贵的提案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