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情况 |
案由: | 关于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的建议 | 提案号: | 0133 |
提案人姓名: | 关玉靖 | 提案时间: | 2022-03-01 00:00:00 |
提案内容 | |||
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受感染的牲畜是主要传染源,大部分地区以羊为主,牛、猪、鹿和犬等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感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目前一般认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 一、布病流行现状 1、我盟为畜牧业大盟,直接从事或间接从事相关的畜牧业劳作人口较多,布病的传播途径具有多样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2、布病多具有起病隐匿不易发现,或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多常诊断为感冒、关节炎、神经衰弱等,而延误早期或急性期的治疗,使病程出现迁延、慢性化,为后续治疗带来了困难。 3、布病治疗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病人耐受差,相当部分病人不能全程有效治疗,也会出现病程出现迁延、慢性化。 4、2021年全盟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布病1078例,发病率为97.37/10万。在对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报告的902例布病病例调查中,有92例病例既往感染过布病,说明布病存在复发或再感染现象。 5、上述情况的出现,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会使身体有致畸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指数下降也可出现因病返贫现象。 二、布病消除方法 1、淘汰病畜是控制畜间布病传染源的关键。加强牲畜的布病疫苗免疫接种;扩大畜间布病监测范围,提高抽检比例;牲畜调运、外地流入必须全部检疫。杜绝布病病畜流动,严防种公畜传播布病;严格按规定规范处置阳性病畜;规范牲畜交易市场,禁止病畜及其产品流出或流向餐桌;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抽检,布病阳性肉及肉制品,坚决查扣销毁并追索源头。 2、做好布病干预切断传播途径。发放干预物品,建立起预防意识、防护意识,在接羔、剪毛、起圈、出栏、屠宰等高危行为时实实在在地使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3、加强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不吃未加工熟的牛羊、干肉及其他肉制品;不喝生牛、羊奶,不吃生奶制食品;菜板、刀具、肉制品均做到生熟分开。宰杀、搬运、加工牛羊(肉或皮毛)时,或处理流产物时做好个人防护;畜圈定期消毒等。 三、防控布病建议 1、建立奖惩监督机制。完善或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布病防控条例办法,制定或提高病畜淘汰奖补,使牧户的损失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监督机制,避免出现为了“奖励捕交老鼠尾巴而去养老鼠”的怪圈。 2、增加对基层技术人员以及从事布病防控人员的奖励补助。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3、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增加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教育群众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科学养殖。由于布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好转和复发交替的特点,群众普遍有盲从或不在意的做法,把不良习惯当成养殖或生活经验,只有持续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机制,才能入脑入心。 4、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多部门联动,堵住从饲养、销售、加工、直至餐桌上每一个链条的漏洞。 |
提案答复 |
回复时间: | 2022-07-01 00:00:00 | ||
答复内容 | |||
盟卫健委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 第0133号提案的答复 关玉靖委员: 《关于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2年,我盟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锡林郭勒盟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和高危人群筛查,提高布病患者发现水平。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布病防治与管理模式,提高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加强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切实提高农牧民群众和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一、强化疫情监测 我盟认真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结合实际扩大监测、检测范围,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全盟共调查56个苏木(乡镇),199个嘎查(村),调查重点人群3238人,血检2059人,阳性134人、阳性率6.51%,新发布病病例12人、发病率0.58%。 二、规范诊疗管理 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防治网络优势,推进“疾控机构监测指导、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管理”的综合防控模式,做到“防、治、管”三位一体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全盟网络报告布病病例435人,建档435人,建档率100%,规范治疗435人,规范治疗率100%,已完成治疗91人,治愈91人,治愈率100%,慢性0人,正在治疗344人。 三、加大宣传干预 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采用传统媒体和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布病危害和防治知识。加大行为干预力度,对农牧民养殖户入户发放行为干预包,重点对发病率较高的苏木乡镇、人畜间疫点、畜产品加工企业等从事畜牧养殖、运输、屠宰等职业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截至目前,全盟共发放各类宣传单11583张、宣传册15187册,建设宣传专栏31个,入户干预6841户,干预人数14975人,发放消毒液7203瓶,防护用品20906份。 四、强化督导培训 强化布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全盟布病防控能力,2022年5月举办全盟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视频培训班,同时对布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盟、旗两级相关负责同志及一线工作人员共240参加培训。截至目前,各旗县市(区)举办布病防控培训班13期、461人。2022年5月,开展全盟布病防控专项督查工作,同时对督查地区开展业务指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提案的建议,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严格落实布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盟农牧局 关于对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 第0133号提案的答复 关玉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布病防控现状 我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布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将畜间布病作为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畜间阳性率从2009年的历史高点2.72% 下降到0.26%,人间病例从4940例降至近年来的低点529例。但是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受防控经费投入不足、活畜调运监管困难、病畜扑杀不及时、宣传干预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布病呈上升势头,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我盟历来高度重视布病防控工作,特别是2021年8月份,自治区农牧厅、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布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全区布病防控视频工作会议后,盟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盟长和分管盟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农牧、卫健等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布病防控工作。盟农牧局、卫健委联合制定印发《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和农牧部门布病防控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了两部门联防联控机制,行署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对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督办。2022年,行署印发《锡林郭勒盟2022年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和《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阳性畜扑杀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同时行署督查室实行畜间布病工作月报告制度,要求各旗县市(区)按时间节点向行署报告流调、监测、扑杀、消毒灭源等业务工作进度和经费落实情况等。 (二)扎实开展布病免疫工作。布病S2疫苗的免疫,继续采用全封闭式投药枪以免疫小组的形式进行免疫。新生或补栏的牛羊及时进行补免,做到应免尽免。2021年布病S2疫苗免疫肉牛197.7万头,奶牛1.7万头,羊943.6万只;布病A19疫苗免疫肉牛0.76万头,奶牛1.1万头。 (三)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按照自治区监测要求,羊监测涉及78个苏木乡镇,674个嘎查村,1.24万个养殖户,监测羊29.1万只。牛监测涉及58个苏木乡镇,409个嘎查村,1645个养殖户,监测牛2.78万头。监测出来的阳性畜全部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对圈舍、用具等全面进行消毒灭源,有效降低疫病感染的风险。 (四)有序推进布病无疫小区试点建设工作。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牛羊布病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无疫小区试点建设工作。2021年我盟东乌旗乌珠穆沁羊原种场通过农业部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 “羊布病无疫小区”。 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强化综合防控措施,突出抓好双向流调、阳性畜的扑杀、动物检疫、种羊场布病监测净化等工作。从而加快实现疫病防控由“防风险、保安全”向“提质量、促发展”转变,由“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推动我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